山西之旅 | 大寨游记
怀着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崇敬与好奇,我踏上了前往大寨的旅程,去探寻这个曾经在中国农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小山村。
一进入大寨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那棵有着150年历史的大柳树。它见证了大寨的沧桑变迁,曾经被地主用来惩罚交不起租子的村民,被称为“苦人树”,而如今,它是村民们分享喜悦的“乐人树”,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大寨从苦难走向幸福的历程。
沿着村中道路前行,来到了陈永贵故居。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,后面是两孔窑洞,旁边连着三间瓦房,很难想象当年身居高位的陈永贵就住在这里。屋内的陈设简单而朴素,却让人感受到了老一辈大寨人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精神。从故居出来,便能看到几排独特的火车厢式窑洞。
离开窑洞区,前往大寨展览馆。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、文献资料和实物,生动地展现了大寨人在党的领导下,自力更生、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壮丽画卷。从“七沟八梁一面坡”的穷山恶水,到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的丰收景象,大寨人用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随后,我登上了虎头山,站在山顶俯瞰,大寨的全貌尽收眼底。远处的狼窝掌梯田层层叠叠,如同一幅巨大的绿色棋盘镶嵌在山间。曾经,这里是大寨人艰苦奋斗的主战场,陈永贵带领着乡亲们在这里挥汗如雨,用锄头和扁担开垦出了肥沃的土地,实现了粮食的高产稳产。
在虎头山上,还有许多与大寨历史相关的景点,如周恩来休息厅、陈永贵墓地、郭沫若诗碑等。这些景点不仅是对大寨历史的铭记,也是对那些为大寨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的缅怀与纪念。
如今的大寨,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只靠农业生产的小山村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大寨人与时俱进,发展了旅游业、乡镇企业等多种产业,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。漫步在大寨的街道上,干净整洁的路面,整齐排列的新楼房,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,都让人感受到了大寨的新风貌。
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在不在?就不知道了。
这次大寨之行,让我深刻领略了大寨精神的内涵。大寨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,这种精神不仅在过去激励着中国人民战胜困难、取得胜利,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。
作者简介
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等。